<progress id="4h19b"></progress>
<strike id="4h19b"><u id="4h19b"></u></strike>
    <s id="4h19b"></s>

    <strike id="4h19b"><u id="4h19b"></u></strike>
  • <s id="4h19b"></s>
      1. 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新聞 >> 社會民生 >> 瀏覽文章

        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——部分第23屆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獲得者和獲獎集體風采

        新華社    2019年05月05日

          ■新華社記者 黃玥 王琦

          全力以赴的樣子,是青春最美的姿態(tài)。

          日前,記者采訪了部分第23屆“中國青年五四獎章”獲得者和獲獎集體成員,聽他們講述那些無私奉獻、頑強拼搏、勇于追夢的青春奮斗故事。

          用焊花點亮青春

          今年38歲的“女焊將”王中美已在電焊行業(yè)扎根19個年頭,把最好的青春年華獻給了祖國橋梁電焊事業(yè)。

          王中美坦言,剛接觸電焊工作,有時會被電弧光灼傷脫皮、被焊花燙出水泡留下疤痕,也曾想過退縮和轉(zhuǎn)行,但還是堅持了下來。

          “一份工作,剛開始選擇它的時候,可能是它在考驗你。而當你真正深入了解它,并最終能控制它的時候,會很有成就感。”王中美說。

          王中美愛琢磨、苦鉆研,在前輩的帶領(lǐng)下,不僅焊接能力不斷提升,還對焊接工藝進行了大膽創(chuàng)新。“在焊縫探傷的時候,她的焊縫基本就是‘一級無缺陷’。對我們焊工來講,這就是‘最高境界’。”王中美的師傅趙文芳評價說。

          工作以來,王中美帶領(lǐng)團隊通過優(yōu)化參數(shù)、改進工序、創(chuàng)新工藝,取得新型鋼種焊接、重型鋼梁焊接、特殊工位焊接等創(chuàng)新成果17項,為我國橋梁建設(shè)事業(yè)作出了貢獻。

          “看到一座座自己參與建設(shè)的巍峨大橋橫跨在長江、黃河上,心里真的會有那種波濤洶涌的感覺。”王中美感慨地說,干一行就要愛一行,要珍惜韶華、不負青春,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,以創(chuàng)新創(chuàng)造貢獻國家。

          用執(zhí)著奉獻青春

          在河南省鎮(zhèn)平縣伏牛山區(qū),有一位普通的小學校長,堅守大山深處18年,只為干好一件事——讓山村孩子走出大山。他就是鎮(zhèn)平縣高丘鎮(zhèn)黑虎廟小學“80后”教師張玉滾。

          黑虎廟村是鎮(zhèn)平縣的深度貧困村,四周環(huán)山,位置偏遠,交通條件差,以至于過去沒有年輕人愿意來這里任教。

          2001年從師范學校畢業(yè)后,張玉滾來到黑虎廟小學,從最初每月拿30元補助,年底再分100斤糧食的民辦教師干起。

          挑書本教材、學具教具,挑油鹽醬醋、蔬菜大米,2001年到2006年,靠著一根從老校長手中接過的扁擔,張玉滾從大山外為孩子們挑來學習生活用品,也挑起了孩子們走出大山的希望。

          為了學生,他把自己打造成“全能型”教師,把學生的情況摸得一清二楚,接送留守學生也是家常便飯。“多年來,我們村沒有一個學生因貧困而失學。家離學校遠的學生,他就說服學生家長,讓學生和他同吃同住。”黑虎廟村黨支部書記韓新煥說。

          “我是山里人,知道山里的苦。看著自己教的學生走出大山,我就覺得值。”這是支撐張玉滾堅持下來的信念,張玉滾任教前,黑虎廟村只有一個大學生,如今已有16名大學生。

          用奮斗詮釋青春

        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“月宮一號”團隊是一支由劉紅教授領(lǐng)銜的,由青年骨干教師和碩博研究生組成的科研團隊,現(xiàn)有成員39名,35歲以下青年35人。自2004年成立以來,一批又一批青年才俊加入這個科研團隊,用他們青春的勇氣、干勁和擔當,研制出我國第一個、世界上第三個空間基地生物再生生命保障地基綜合實驗裝置“月宮一號”,創(chuàng)造了世界上時間最長、閉合度最高的密閉生存實驗紀錄。

          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統(tǒng)是人類實現(xiàn)在地外長期自治生存必需的關(guān)鍵技術(shù),具有較高復雜性和難度。“我們完成的‘月宮365’實驗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一個生物系統(tǒng)如何實現(xiàn)為不同代謝水平的乘員組提供生命保障,并在各自沖擊條件下保持系統(tǒng)穩(wěn)定。”團隊總設(shè)計師劉紅說。

          在為期370天的“月宮365”實驗中,志愿者在僅160平方米的生存空間內(nèi)重復“播種、收割和脫粒”植物耕作流程160余次,采集廢物處理系統(tǒng)樣品50余次,監(jiān)測記錄健康數(shù)據(jù)700余次,還克服了幽閉環(huán)境內(nèi)“遮窗”“斷電”和“延遲出艙”等種種困難,完成了長期實驗。

          劉紅介紹,團隊成員始終用極高的熱忱和高度負責的專業(yè)精神去面對困難。在370天的時間里,團隊其他成員作為艙外保障人員,24小時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,合力保障了“月宮365”實驗順利進行。

          “漫長的實驗過程如同在跑一場馬拉松,困難和挑戰(zhàn)不斷,但對我來說是難得的鍛煉、難忘的記憶。”團隊成員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后劉慧說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,青春的風采、青年的擔當,都要用奮斗去彰顯,靠奮斗去實現(xiàn)。


      2. 上一篇:以青春之我,創(chuàng)青春中國
      3. 下一篇:新時代獨龍族奮斗者群像

      4. 日韩毛片网站,一级日韩,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,日韩美a一级毛片 米林县| 民县| 新巴尔虎右旗| 巍山| 开阳县| 秦安县| 广南县| 资中县| 仙桃市| 田东县| 武宁县| 新余市| 绥阳县| 临西县| 凉山| 偃师市| 尼木县| 柳河县| 西城区| 泸溪县| 介休市| 尉氏县| 通山县| 射洪县| 拜城县| 吉木萨尔县| 合江县| 铜山县| 霸州市| 诏安县| 天气| 青川县| 开封市| 横峰县| 丹巴县| 永胜县| 琼海市| 信丰县| 台南县| 鞍山市| 宜州市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