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progress id="4h19b"></progress>
<strike id="4h19b"><u id="4h19b"></u></strike>
    <s id="4h19b"></s>

    <strike id="4h19b"><u id="4h19b"></u></strike>
  • <s id="4h19b"></s>
      1.   您所在的位置:康巴傳媒網(wǎng) >> 文化 >> 康藏文化 >> 瀏覽文章

        養(yǎng)硯

        甘孜日報    2017年11月02日

           ■徐學平

           硯,又稱硯臺、硯田、墨池等,它既是文房用具,又是極具收藏價值的工藝品。好的硯臺,以其豐富的觀賞性和文化內(nèi)涵,歷來為君寵人愛,書載詩傳,那些色理瑩潤、堅而發(fā)墨、呵氣成云、貯水不涸的名硯更是被文人雅士推崇為至珍至愛之物。為此,古人還風趣地賦予了它擬人化的稱號:姓“石”名“虛中”,字“居墨”,號“石友”,封“即墨侯”。

           硯臺的類別品種繁多,其中以石硯最為常見。一方石硯,應以石色純美、石質(zhì)溫潤、雕飾精致高雅、造型美觀大方者為上品。端石如學士,竟體潤朗;歙石如寒儒,聰俊清濯;洮河如閨秀,含蓄溫婉;澄泥如艷婦,千嬌百媚…… 石硯本是案頭之物,但其一旦被文人雅士供奉于座右,它就開始鎮(zhèn)守書房與精神為伴了。

           真正愛硯的人都知道,硯也是有生命、有活力的,同樣也需要關愛和養(yǎng)護,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“養(yǎng)硯”。一方石硯能否長保活力,那便要看藏者是否懂得保養(yǎng)了,若保養(yǎng)得好,其鋒芒必然銳利,發(fā)墨性一定良好。只有“養(yǎng)”過的硯才能保持色澤自然沉穩(wěn),硯體瑩潤如玉,周身散發(fā)出古樸的氣息。

           一般說來,新養(yǎng)一方美硯至少要半年以上,其間藏家必須堅持每天磨墨洗硯。常言道:寧可三日不洗面,不可一日不洗硯。洗硯必須洗凈,不可使宿墨留存,以免因墨干燥龜裂而燥損硯面;洗硯只能磨洗硯堂,而決不可磨硯的其它部位,否則容易磨損硯的表層包漿,甚至傷及雕刻的細部。尤其是古硯,包漿是年代久遠的象征,若被磨去,價值也就會大大貶低。

           硯洗凈以后,還須用清水保養(yǎng),以養(yǎng)硯石之瑩潤。《硯箋》中早有記載:“凡硯池水不可干,每日宜清水養(yǎng)石潤之,磨墨處不可貯水,用過則干之,久浸不發(fā)墨”。這就是說,養(yǎng)硯時應每日更換清水,時時讓硯池保持濕潤狀態(tài),而硯堂處不宜長時間浸水,以防久浸不發(fā)墨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“失鋒”。

           時間在研磨中逝去,智慧的生命一截截縮短在硯中,這曾使得多少文弱的長衫書生坐在青燈黃卷下將歲月磨穿。今人養(yǎng)硯,多為藏硯。養(yǎng)一方石硯為伴,每當默守書屋,枯坐案前時,對硯如晤古人,雖不能有言語的交流, 卻能神游百年之外,于遙遠處得到一個蒼老的提醒。每每從恍惚中回過神來,握硯把玩,權當握住一段歷史,且有一種曠遠的回味。

           硯的本性是愛水而不溺水,需水而不吸水,這恰如養(yǎng)硯者的人生。養(yǎng)硯的過程,也就是藏家自身逐漸改變的過程,或為投資,或為喜好,但是風雨彩虹后都成了一種生活方式、一種文化的傳承。目的在變化,境界也在變化,養(yǎng)來養(yǎng)去,最終才發(fā)現(xiàn)其實自己“養(yǎng)”的不是一屋子的硯石,而是自己的一輩子。


      2. 上一篇:卡薩爾斯1937年演奏的德沃夏克
      3. 下一篇:閑話殘詩

      4. 日韩毛片网站,一级日韩,日韩a毛片免费观看,日韩美a一级毛片 黄石市| 田东县| 仁化县| 丰台区| 青田县| 内江市| 湖口县| 微博| 丹巴县| 大方县| 宾川县| 会东县| 宝丰县| 诸暨市| 庆云县| 阿拉善右旗| 东乌珠穆沁旗| 昆明市| 博湖县| 策勒县| 清河县| 姚安县| 象山县| 万荣县| 龙州县| 沁水县| 陵川县| 进贤县| 香格里拉县| 松阳县| 郯城县| 镇平县| 宁远县| 永善县| 砀山县| 蓬溪县| 登封市| 宾阳县| 河池市| 嵊泗县| 甘泉县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